地三鲜,东北名菜,软糯入味_土豆_茄子_菜场
一、东北饭桌上的"扛把子",三样素菜吃出肉滋味
第一次去东北朋友家吃饭,看着桌上黑乎乎的一盘菜,我心说这啥玩意儿啊?结果一筷子下去,好家伙!茄子绵软得像奶油,土豆沙糯得能噎死人,青椒脆生生地带点甜,三种口感在嘴里打架,香得我连扒两碗大米饭。朋友他爸在旁边乐:"咋样?比红烧肉还下饭吧?"
后来才知道,这道看着朴素的"地三鲜",在东北人心里比锅包肉还亲。冬天囤的土豆,夏天晒的茄子,秋天收的青椒,往大铁锅里一烩,就是能让全家老小吃得嘴角流油的家常味。上周我家楼下开了家东北菜馆,老板娘说每天光是地三鲜就能卖出去五十多盘,有人专门开车半小时来打包。
二、选材有门道,菜场大妈教你看人下菜碟
地三鲜的灵魂就在"鲜"字上,但可不是随便抓把菜就行。挑茄子要选"大屁股"的紫胖子,表皮发亮捏着紧实的,那种蔫了吧唧的切开准是黑心。土豆得找麻脸的,圆滚滚的荷兰土豆炖不烂,急得你直跺脚。
展开剩余69%最绝的是青椒,菜场王姐教我挑"四道棱"的,说这种肉厚还不辣。上个月我图便宜买了皱皮青椒,炒完苦得我怀疑人生,最后只能拌了两大勺白糖救场,生生把地三鲜做成拔丝蔬菜。
三、东北老铁的油炸秘籍,省油还不腻
都知道地三鲜得过油,但一锅油哗啦倒下去谁不心疼?我偷师了沈阳大哥的绝招:先用半煎半炸的法子,锅底倒浅浅一层油,茄子土豆分批下去,中小火慢慢"炕"。等它们表面结出金黄的壳,内里还是嫩生生的,这时候捞出来,油量比传统做法省一半。
有个小秘密你可能不知道——炸完的油别倒!过滤完存起来,下次炒菜特别香。我姑父拿这个油做过一次辣椒油,香得邻居来敲门问配方,现在整个单元都知道我家有"神仙油"。
四、调汁才是真功夫,咸鲜中藏着甜头
酱汁配方我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跟个老厨师套近乎换来的:两勺黄豆酱打底(一定要六必居的),一勺生抽提鲜,半勺老抽上色,再来点白糖中和咸味。最关键的是要加小半碗土豆淀粉水,等汤汁收浓时能完美裹住每块食材。
我表弟第一次做地三鲜,非说酱汁太稠像糨糊,结果成品稀汤寡水的。后来按我的方子来,他媳妇连菜汤都拌饭吃了,边吃边嘟囔:"早该听我姐的。"
五、摆盘小心机,家常菜也能上得厅堂
别以为东北菜就得大盆装!学学长春某网红店的摆法:土豆垫底当"地基",茄子块斜靠着堆成小山,青椒片插缝点缀,最后撒一把白芝麻。上周同学聚会我这么一端出来,手机先吃的队伍排了老长,有个减肥的妹子没忍住,就着这盘菜干了三碗米饭。
最逗的是我公公,以前总嫌素菜没吃头,自从见我这么摆盘后,现在顿顿要求"那个艺术菜"。老太太偷偷跟我说,老头现在去菜场专挑长得齐整的茄子土豆,跟选美似的。
六、剩菜华丽变身,第二天更入味
隔夜的地三鲜千万别扔!第二天加点五花肉片回锅,就是新菜"荤三鲜";或者拌上煮好的面条,比外卖的炸酱面还带劲。我闺蜜更绝,拿这个当馅包包子,蒸好了给我们送一笼,咬开满嘴流汁,香得物业大姐来问在哪买的。
有回我故意多做半盘放冰箱,第二天加热时满屋飘香,对门小孩扒着门缝问:"阿姨你家是不是在炖肉?"其实就热个剩菜,愣是香出了满汉全席的架势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